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4篇
  免费   444篇
  国内免费   85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265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234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279篇
  2014年   349篇
  2013年   321篇
  2012年   403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51.
Human enterocytes are primary targets of infection by invasive bacterium Salmonella Typhimurium, and studies using non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established that S. Typhimurium activates Rho family GTPases, primarily CDC42, to modulate the actin cytoskeletal network for invasion. The host intracellular protein network that engages CDC42 and influences the pathogen's invasive capacity are relatively unclear. Here, proteomic analyses of canonical and variant CDC42 interactomes identified a poorly characterized CDC42 interacting protein, CDC42EP1, whose intracellular localization is rapidly redistributed and aggregated around the invading bacteria. CDC42EP1 associates with SEPTIN-7 and Villin, and its relocalization and bacterial engagement depend on host CDC42 and S. Typhimurium's capability of activating CDC42. Unlike CDC42, CDC42EP1 is not required for S. Typhimurium's initial cellular entry but is found to associate with Salmonella-containing vacuoles after long-term infections, indicating a contribution to the pathogen's intracellular growth and replication. These results uncover a new host regulator of enteric Salmonella infections, which may be targeted to restrict bacterial load at the primary site of infection to prevent systemic spread.  相似文献   
952.
层次分析法在大花蕙兰品种选择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大花蕙兰8个品种的株高、叶色、花色、花香、花径、花枝数、每枝花朵数、花枝长度、抗性、是否春节开花等10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选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与生产实际基本相符,尤其是‘开心果’、‘韩国小姐’和‘欲望’3个品种,可在育种和生产上多加重视。  相似文献   
953.
954.
闫楠  朱必才  王宇峰 《遗传》2009,31(6):587-594
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方式属于雄性异配型性别决定, 依赖于Y染色体, SRY基因是性别决定中最重要的基因。文章报道了棕色田鼠指名亚种有Y染色体, 但是Y染色体上没有SRY基因, 性别决定不依赖于SRY基因, 排除了R-spondin 1基因是性别决定基因, 同时讨论了棕色田鼠指名亚种SRY基因缺失后可能的性别决定 机制。  相似文献   
955.
为验证家蚕Bombyx mori热休克蛋白基因hsp20.4启动子的活性以及家蚕核多角体病毒egt的表达产物对家蚕发育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PCR扩增分别得到hsp20.4启动子片段和egt片段。利用hsp20.4的启动子和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DsRed构建重组载体, 在家蚕BmN细胞以及家蚕组织中得到了瞬时表达, 表明所克隆的hsp20.4启动子序列具有热休克蛋白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又利用hsp20.4启动子和家蚕核多角体病毒的egt构建重组载体, 通过注射到蚕蛹中进行瞬时表达, 以检测egt表达产物对家蚕发育的影响, 经42℃ 1 h热诱导后, hsp20.4启动子控制的egt表达产物可以延迟家蚕发育。  相似文献   
956.
丁戈  姚南  吴琼  刘恒  郑国锠 《植物学报》2008,25(2):149-160
着丝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显著特征。在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 着丝粒作为保证染色体正常分裂并分离到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元件, 参与了同源染色体配对、姐妹染色单体黏合、分离及分裂后期启动的调控等。本文对近年来着丝粒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957.
SpltMNPV日本分离株gp41的克隆表达及gp41和ph的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litur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MNPV)日本分离株(C3)基因组中克隆了gp41基因.该基因编码区含993bp核苷酸,编码分子量为36.9kDa的多肽.将该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经IPTG诱导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了表达.应用CLUSTAL程序分析表明,SpltMNPV日本株(C3)gp41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SpltMNPV中国G2株相似性最高,均达99.9%.用MEGA分别构建了基于gp41和ph的聚类分析图和分子进化树,发现它们具有相似的拓扑结构.将这两个基因序列结合在一起构建进化树,该树的结构与基于gp41的进化树相似.突变率分析显示gp41的突变率高于ph,这意味着在杆状病毒进化过程中,gp41和ph面临不同的选择压力.  相似文献   
958.
食物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侯茂林  盛承发 《昆虫学报》2000,43(2):167-175
用棉花、花生、玉米及人工饲料作为食料,模拟幼虫田间取食习必,同时为雌蛾设立补补充和无补弃营养两个处理,研究了食物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4种食料组幼虫历期之间有显著差异:雌、雄肾重花生组显著小于其余三组。雌蛾腹部干重及其脂肪百分含量与雌肾体重的排列顺序一样,雌蛾腹部干重人工饲料组显著大于棉花组和花生组。雌蛾寿命和繁殖受幼虫食科和成虫食物  相似文献   
959.
成虫取食对棉铃虫雌蛾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茂林  盛承发 《生态学报》2000,20(4):601-605
试验对雌蛾设置5个食物处理,定量地研究了成虫取食对棉铃虫蛾繁殖和寿命的影响,成虫取食对雌蛾与寿命和主效量均显著影响,补充营养延长雌蛾寿命,提高产卵量,并且」补充营养对产卵量的影响比其对寿命的影响更大,分析表明被营养的作用在于提高雌蛾后期的存活率和产卵量,前期补充营养比后期补充营养具有更大的作用。雌雌全重及其蝮部干重受成廊和的自龄的双重影响,补充营养时雌蛾体重、腹部干重及其脂肪含量下降慢,补充营养可  相似文献   
960.
贺兰山林区马麝隔离种群的生存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贺兰山林区是一个孤立的“林岛”,区内马麝总数量估计为183 ̄227头,主要零星地分布于陡林中,已牌濒危状态。1980年以前马麝种群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灌木林的急剧减少,1980年以后种群衰退的主要原因则是钢丝套偷猎。建立严厉的“奖励制度”,严格控制放牧区是拯求贺兰山马麝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